本网讯(何长青 王仁雄)“现在我们的村干部办公有地方,老百姓说事有地方,简直太方便了。”1月8日,沙洋县高阳镇杨集村12组村民杨启富来到功能齐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打乒乓球时发出感叹。 “荆三角”(沙洋)党建示范区位于207国道、五洋线和荆新线交汇处,辖五里铺、曾集、沙洋、高阳、沈集、滨江新区6个镇(区),109个村(社区),40923户,143026人(其中党员8084人),国土面积85.64万亩。2012年以来,沙洋县突出阵地示范、队伍示范、发展示范、管理示范、服务示范,着力建好服务平台,打造为民先锋,推进强村富民,增强组织功能,提升惠民实效,扎实推进“荆三角”党建示范区创建。 近两年来,沙洋县整合资金4300多万元,新建阵地58个、改扩建48个,占沙洋县村(社区)总数的38%。2013年,该县集中在“荆三角”地区启动27个新建、7个改扩建项目,推动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上档升级。沈集镇唐店村是一个三类村,为实现晋位升级目标,整合资金150万元,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为简欧风格,设便民服务中心、医务室、惠民超市、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帮扶中心等功能室,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沙洋镇洪岭社区作为一个城市社区,辖区人口增长较快,为满足服务需求,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7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项目。同时,积极争取部门支持,推进服务窗口下移,在中心设立低保申请、水电、燃气管理等窗口,使之真正成为便民家园。 为培养农村带头人队伍,该县大力开展服务型、民主型、创新型、发展型、廉洁型“五型”书记争创活动,调动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2013年底,在县委组织部对沙洋县27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的统一考评中,优秀书记30名,称职书记178名,占比有较大提升。沙洋县高阳镇垢冢村党总支书记李清泉带头养了8头母牛,同时还种植了2个大棚的双孢菇,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养牛、种菇,走上了“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菇料还田”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目前全村参与循环经济产业的农户达到513户,占总户数的82%,参与农户年户均增收过万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该县立足地域实际,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达到强村富民目标。根据“荆三角”发展规划,该县选取15个重点村,每村安排一个或几个职能部门包联,逐村明晰产业发展思路,落实产业发展资金。截至目前,已创建花卉苗木精品园、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省级畜禽养殖示范场和生态农业休闲园10个,培植了一批年收入过50万的产业强村。 该县还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大力推动各项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置成民生事务代办、弱势群体帮扶、10分钟应急服务、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等24个项目,通过实施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时限、定经费“五定”管理,提高落实效率,把群众的期盼努力变成现实。去年以来,以“爱传百村”为主题,先后开展了“爱洒农谷”、“金秋助学”和“天使行动”等服务活动9次,帮扶困难群众50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