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星分散的责任田通过“互换合并”,整理成集中连片的大块田,实施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力图实现农业节水、节地、节肥、节力、节本、增效。
眼下, 沙洋县在全省率先试点耕地“互换合并”,毛李镇三坪村、拾桥镇马新村、马良镇童沙村3个试点村互换合并耕地 12982.96 亩,成片率达98%。
30年前,沙洋县实行土地联产承包时,为体现公平原则,耕地根据不同的肥力、远近、灌溉条件化整为零分给农民,结果形成每户农民名下的责任田少则五六块、多则八九块的格局。
而地处漳河水库灌溉水系末端的毛李镇三坪村,水源条件差,遇到干旱年份,上百亩耕地得不到灌溉,邻里之间还曾为抢水发生纠纷,也导致了大量耕地撂荒、村民外出务工。
穷则思变。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各自需要,可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的规定,2002年起,三坪村村委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制定了耕地“互换合并”方案,在全村村民签字认可的前提下,进行土地集中连片承包。
“互换并地后,一家一块地,方便了管理、机械化耕作,村民尝到了甜头,兴修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三坪村党支部书记杜龙斌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里陆续兴修了59条机耕道、36口大机井、50口小机井以及500亩当家堰,村民家家户户购置了旋耕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彻底改变了三坪村的农业面貌。
谈到耕地“互换合并“的好处,三坪村5组村民吴文高兴奋地说:“以前家里的责任田分布零散,仅整田就要花上1个月;现在,‘补丁田’成了大田,又添置了农机,整田只要5天,我有信心种田种到60多岁咧。”
2004年,有了毛李镇三坪村的成功经验,正当沙洋县着手准备推广时,国家关于依法完善土地二轮延包的政策下达,明确要求“小调整、大稳定”,推广计划暂停。
2013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指出:“要在依法依规、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引导农户开展互换并地。”
7月21日,《荆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方案》出台实施。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细化,为沙洋县率先试点耕地“互换合并”增添了底气。借鉴毛李镇三坪村的经验,8月13日,沙洋县在拾桥镇马新村、马良镇童沙村正式实施试点。
截至目前,马新村互换合并耕地面积1907.96亩,兴修机耕道15条、灌溉水渠10条;童沙村互换合并耕地面积4817.49亩,修建机耕道8条。
“不论土地怎么互换、合并,农民的承包权始终不会改变。”沙洋县农村经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零散分布的地块化零为整,看似简单的一小步,却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耕地数量、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