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血,一路上有你——志愿情怀(69) 文/李勇 2019.09.30 映着夕阳余晖的文明湖微波荡漾。漫步熟悉的抗战英雄张自忠将军雕像和亭楼前,77年前“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铮铮誓言不绝于耳。 向西拾级而上,“革命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怀着崇敬走进风景秀丽的烈士陵园,每一棵松树旁,都竖着烈士生平的纪念碑;每一位烈士,都有动人的故事。 这里有现代国防工程奠基人陈士榘将军的铜像和墓地,有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邓家泰将军之墓,有李建良将军、董家龙将军和夫人韩国章之墓,亦有董将军之父董尚进和烈士墓50余,我们不会忘记他们,亦不会忘记李习安、王新明、吴觉民、解德玉……。烈士名录墙刻全市各个革命时期烈士名计4700余,永远我们心中! 万条千缕绿相拥,先烈碑前怀英雄。甘洒热血铸忠诚,日月同辉东方红。无数英雄儿女血洒疆场,用生命铸造了永恒的历史丰碑——他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抛头颅、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洒热血、为祖国繁荣昌盛献青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踏实工作,担承点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呢? 遥望青山思绪飞,低碳祭祀托民生。4月3日,青山公墓举行《生态安葬,文明祭祀》节地生态葬及清明祭活动。 7:30,市路灯管理局往西向青山公墓缓缓而行,沿途处处可见醒目的“严禁在禁鞭区燃放烟花爆竹”宣传横幅,身旁供清明祭扫市民免费乘坐的公交专线车时而疾驰而过。 远远的红十字志愿者身影映入眼帘。为积极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开展鞭炮、火纸换鲜花活动一直持续中,30余位红十字志愿者在公墓各入口处用市公墓管理所免费提供的鲜花换取市民带来的火纸和鞭炮,熟悉的田昌勇、周宣军、张克龙、张洪涛、刘可新、丁红英、李洪波、黄晓琴、许翠华、郑玉香、郑红梅、刘琳、刘中仙、王卓光身在其中。 现场,市楹联学会楹联家、书法家亲临为市民创作、题写清明楹联诗词,缅怀故亲。很多市民现场感受了清明文化的魅力,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推广和传承。 9:00,第三届免费节地生态安葬仪式(草坪葬)开始。庄严肃穆的恭迎灵骨、放置灵盒、抛洒花瓣、致安灵辞、封穴安葬、种植生命树、系祈福黄丝带等环节有序进行。现场举行生态葬仪式的10名逝者中,有两对是夫妻合葬,有3人生前主动要求生态葬,这显示了市民对生态葬接受度在不断提升,观念意识也在积极发生转变。 倡导节地生态葬,旨在通过庄严、肃穆的仪式,让逝者回归自然,倡导文明绿色的安葬方式。据了解,我市自2010年施行节地生态葬八年来共为292位逝者举行了节地生态葬。 逝者已去不可追,巍巍青山祭清明。随后,举行了第六届清明公祭大典。主要环节有恭迎祭旗、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宣读《文明祭扫倡议书》、市民献花、放飞思念气球等。现场市音乐家演奏“感恩清明”体裁的乐曲,同时配以优秀祭文朗诵,通过文明高雅的形式来缅怀先人,彰显感恩之情。 缘起缘落,遥寄情感花敬献,低碳祭祀托民生;春去春回,绿色生命树长青,生态文明树新风。 “我觉得生态葬挺好的,环保又节能。特别是今天的草坪葬不错,生命之树青青,让人心情也不至于那么悲伤!”参与志愿的杨艳琴说。 “人生百年终归尘土。今天以志愿者身份参与青山公墓鲜花换鞭炮、火纸活动,了解、宣传生态安葬。鲜花祈平安,气球寄哀思。”这是赵铭铭的心声。 推崇文明的王哥面对镜头的倡议响彻青山:“践行生态发展理念,弘扬清明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推进殡葬改革、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当告别陋习的先行者,争当珍惜环境、文明祭祀的倡导者,为建设生态荆门贡献力量!” 活动结束后,随市楹联学会楹联家、书法家前往九龙谷。 下午,荆门市楹联学会召开会议。省文联原党组书记、文联主席、省楹联原会长潘涛出席会议,市楹联学会会长李勋明、副会长刘正东、王立军、强世明、张成瑜、汤朝志及部分楹联学会会员参加。 4月6日,《向快乐出发》的脚步志愿下乡走进高阳。远远的醒目横幅“无偿献血、终身荣耀”高挂,献血车按时停靠“高阳镇4月6日在金三角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耀眼横幅旁。 巧借著名诗篇《离骚》开篇文字“帝高阳之苗裔兮”命名的楚天明星乡镇高阳,荆潜公路、沙河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如金如银金针菇,唇齿留香垢塜出。新型农合得保障,全员招商创辉煌。抢抓机遇力争先,农业循环赋新颜。桃李满园身立教,爱心天使诚至上。 烟垢中学、中心幼儿园的教师率先做出了表率,陈玉梅、金荣首先走上献血车。为什么每次教师献血的热情这么高?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哦!为人师表——孩子的成长需要师长正确的引导,传授孩子知识的同时通过独特献爱心的方式默默引领孩子们前行正是其高尚之处。 为爱心人士体检时生于斯长于斯的血站朋友代凤梅不断的和爱心朋友们招呼着。一会儿,她侧过头开心的和我说:“李哥,这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也来献血了。”在心里默默的记下了她的名字,代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