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血,一路上有你——志愿情怀(67) 文/李勇 2019.09.28 绵绵细雨昨洗尘,纤纤薄雾今随风。3月12日9:00,携女儿同行志愿者陈之泰、万春芳、吴尧、杨艳琴走进市中心血站。 为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高荆楚热血志愿者服务水平,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和专业化,2017年第一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中级培训在一楼多功能会议室开展。
长知识,志愿服务规范专业,无偿献血写文明。主持本次培训活动的刘金嫔主任和文文及现场服务的邓晓艳热情招呼着大家,赵铭铭、郑玉香、郑红梅等熟悉的背影眼前。血站工作人员舒威、红十字资深志愿者高才兵分别就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初次参与培训的万春芳已献血多次。3.8妇女节路过中天街献血车,她正用无偿献血这种特殊的方式述说着自己的心声:“我们都是有爱心、传递正能量的好人,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纪念,我会一直坚持参与的。”当天有130名和她一样的爱心朋友挽起衣袖,大部分是女性朋友,其中就有来自长沙的稀有血型朋友罗汉湘,她们以无偿献血的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美丽放光彩。 欣然表示加入荆楚热血的万春芳之后逢节假日常常去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梳头、剪指甲并捐款捐物。现为市传统文化传播协会讲师的她用爱传承良好家风演绎的“献肾救母”孝行正广为流传,孝心感动着荆楚大地。 随后万春芳、杨艳琴、洪维龙、张克龙、陈之泰、周宣军、许翠华、许玉蓉、刘中仙、吴尧等现场参与培训的朋友相约志愿者张洪涛、金州、刘君芹、刘琳、田昌勇、李静云、方明、陈凡琳、赵大菊及来自广东的顺势疗法调理师杨文杰一行28人向九龙谷进发。 九龙谷南离荆门城区9公里,因谷内有九山盘桓,故谓九龙谷,主峰海拔571米,谷深相对落差300余米。
远远望去仙雾缭绕,很快圣境山南麓白石岩下的"小武当"尽收眼底。 走进文渊阁。从藏书洞、博雅斋穿越景观通道至观景和人文展示区,深深感受彰显江汉历代名人名宦功德二千年历史人文的同时净化了心灵——一个共同的心声响起:生命接力,快乐自己。我们是爱心使者,运动的脚步伴着真挚的友谊赋予文化的气息会注入关爱生命乐章以更多的活力。 正能量的心声更于交流融合,并不熟悉的群友在行进的途中渐渐熟络了起来。欢声笑语中,八峰环列的老君台幸会“世人争入市,我道喜开山,一生只为修庙堂”的勋明兄。
鸟语伴花香。大伙儿在勋明兄“顺时应势,开拓进取,以一颗热情灼人的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改革发展洪流,感受时代脉搏,弘扬社会正气,激励奋进信心,为建设美丽和谐富裕的荆门不懈努力”的心声中一路向前。
临圣境,玉皇登顶揽胜悟道,热血青春话友谊。仙雾弥漫的山腰,大家喘气挥汗。轻拂的微风飘着阵阵话语—— 君芹:“陡峭的山路,累!” 洪哥:“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龙兄:“今天有点不舒服,不知能不能笑到最后?” 玉蓉:“坚持就是胜利,相信我们都能到达顶峰。” 边走边歇、你追我赶,慢慢向山顶攀登,洪涛兄、牙医哥、金州、宣军兄率先登顶。 “哈哈,路始终在脚下!”欢笑声中刘琳、之泰兄、凡琳、中仙也“悠闲闲”的聚到了玉皇阁前。
玉皇阁,位居荆门地域屋脊、雄踞圣境奇峰白石岩之巅, 古碑有记:“其地灵气所钟,为岳降神”,昔人“择白石岩麓修筑坛堂,四方善男信女皈依祈神,膜拜云集”。
大家或三三两两拍照,优美的姿势随风起舞;或彼此会心一笑,任友谊的汗水热情挥洒。
时光会淡化记忆,但畅享春天友谊的真诚于互动足迹里记录的身影却不会磨灭。
花争妍,热血沸腾登顶醉红颜;风轻吟,欢声笑语随意恋红尘。
留恋声中返程—— 翠华:“一路欢笑,累也不累!” “爬山赏景挖野菜,开心!九龙谷,较陡峭,上山累、下山难,景美好玩。”艳琴一路乐呵:“第一次爬九龙谷,不像黑山大马路平整,不像东、西宝山台阶工整,上山之路石头自然堆砌而成,陡峭处需扶着旁边的绳索,别有情趣——这才是真正的爬山,才能真正体会爬山的乐趣。群友间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一起登临山顶。虽然很累,但站在山顶看风景的感觉非常好。下次再来。” 圣境登临者来自五湖四海揽胜悟道,九龙文化师引领楚水荆山责勤德炤。大家在勋明兄“我爱我土、争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让荆门的明天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祝愿声中《满腔热血云飞扬,畅享青春洒阳光》,再踏志愿服务新征程。
3月23日,随王哥和荆门电视台、荆门晚报记者陈春花、李晓雪走进“中华好家风”华能荆门热电2017道德讲堂。 良好家风的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各具特色的家风和家教,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合力,给力社会风尚新发展,给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活动开始。全体人员起立向“德”鞠躬,对自己进行深刻反省。随后整场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围绕唱歌曲、学模范、颂经典、谈感悟、作承诺、送吉祥等环节进行。 有着真实写照“再创业,凭诚信感恩社会;重亲情,用爱心温暖家庭”的全国文明家庭、市道德模范卞雪松现场一抒胸怀—— 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是家训,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是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家庭成员的家教和素养,这需要我们共同的遵守。 “我是在物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如今虽已年过半百,但先辈们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匪浅。”卞雪松深情的说:“如何做一个好儿子呢?百善孝为先,对待父母、长辈要守孝道。父母和我们生长在不同时代,成长、经历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细心、热心的和他们沟通、交流。那么如何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呢?结婚30年,一路走来,有甜蜜、有争吵甚至有过打闹,但随着岁月的沉淀,我们夫妻间的感情越发厚重了。婚姻生活中我们是需要换位思考的,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走到一起,宽容、体谅和责任是共同生活的基础;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是我一辈子的心病,一家人历经了常人无法想象为之付出的艰辛,但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同时造就了我很多的优良品德。聪慧、漂亮的小女儿则传承了我们优良的家风,得到了诸多朋友的称赞,我认为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