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洋跑腿记者 于 2013-12-9 21:15 编辑
“不超越警戒线……” “谭某,29岁,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一块两米高的长幔布前,服刑人员谭某刚开口背了一句《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站在幔布另一侧的民警方爱民就脱口喊出其名字。
接连听出从自己监区任意抽来4名服刑人员后,练就一对“顺风耳”的方爱民在“听音辨人环节”得到满分。
“一个字,服!”服刑人员王某说,方警官听咳嗽声就能知道是自己,连亲人都做不到这样。
12月6日,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汉津监狱民警“三辨一识”新四知道竞赛现场,参赛民警的表现令现场观众啧啧称赞。
汉津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余斌介绍,随着监狱物防技防水平的提高,人防逐步削弱,有的民警甚至不能叫出直接管理的服刑人员的姓名。
从外单位调入汉津监狱的民警孙波就遭遇过这样的“尴尬”。起初,他带领10多名服刑人员清扫习艺车间周围卫生。但由于服刑人员个头差不多,他常常认错,只好用“哎”代替。
有一次他又喊“哎”的时候,一名姓张的服刑人员终于愤怒了:“我有名字,不叫‘哎’!”
针对这种情况,汉津监狱及时推出“三辨一识”新四知道活动,要求民警识别服刑人员声音、背影、行动、笔迹等特征,并将其纳入民警岗位履职标准和绩效考核。
活动开展后,孙波开始观察每名服刑人员的细微动作。如今,监区内百余名服刑人员,他只要看背影就能识别,练就一双“千里眼”。
“除了要听音辨别服刑人员,民警还要见背影,道出姓名;看字迹,判断出自谁手;提到名字,准确分析其心理、行为特征。”余斌说,“三辨一识”如同设立了“隐患识别区”,服刑人员一有动态民警就能有效监控。
今年8月的一天,一名服刑人员在监舍储藏间地面上发现一张信纸,交给民警,信上内容流露出自杀念头,但没有留下姓名。汉津监狱狱政科领导组织多名民警辨认纸上字迹。
“这是张某写的。”民警郑利民一眼看出。由于处理及时有效,服刑人员张某企图自杀的隐患得以化解。
汉津监狱还自主研发了“三辨一识”活动软件,将服刑人员资料及分管民警资料录入管理软件系统,建成民警执法工作数据库。
如今,汉津监狱实现连续15年无服刑人员脱逃、连续13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在2011年全局民警岗位练兵活动经验交流大会上,沙洋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卫民要求,在各监狱全面推广汉津监狱的“三辨一识”新四知道活动,全面提升民警岗位履职能力。
沙洋监狱管理局政治部主任付建军介绍,岗位练兵由过去的民警队列会操、队前讲评竞赛、四知道考试、民警岗位技能比武,到现在的“三辨一识”新四知道竞赛,练兵内容和载体在不断完善和创新,确保了各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来源:法制网)(更多资讯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