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背影没啥特点,不好辨。”台下观众小声说。 “选手还在努力辨认,大家给些掌声鼓励一下。”男主持人倡议。 掌声之后,选手起立报出了姓名、出生日期、罪名和刑期。 “回答正确,加10分。”女主持人公布结果,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是湖北省 沙洋监狱管理局近日举办的民警“三辩一识”四知道竞赛现场发生的一幕。 根据规则,8所押犯监狱的24名选手要从服刑人员念行为规范的音频、用统一纸张抄写的行为规范、正面像和背面像等辨认并报出对应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沙洋监狱管理局政治部主任付建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根据司法行政系统岗位练兵的要求,全局押犯单位从2011年起开展听音辨人、见影辨人、看字辨人、科学识人的“三辩一识”四知道活动,让民警科学认识、牢牢掌控、科学矫正服刑人员,练就“三板斧”,有效提升了教育改造质量。 竞赛现场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活动目的:“听音见影看字识人练绝活,修内炼外履职尽责保平安。” 民警们练就的“绝活”如何“保平安”? 竞赛冠军队员、汉津监狱三监区一分监区指导员李波对辨认笔记识人的能力印象深刻。 两年前,民警在监区发现一张便签纸,上边写着“压力太大,我快崩溃了”,但没有姓名和其他痕迹。经监区民警辨认,确认是项宇所写。 “项犯是‘二进宫’,因诈骗和抢劫被判刑11年。父子关系不好,人敏感、性格内向,改造情绪波动很大。”虽然项宇已刑满释放1年有余,李波说起他仍是“一口清”。经过心理干预,项宇度过危机,获3次减刑。 竞赛二等奖获得者、陈家山监狱八监区民警张志才则借助“见影辨人”能力消解了一起安全隐患。 今年9月下旬,服刑人员李强领取的电动剃须刀“不翼而飞”。张志才调取现场监控,发现一名服刑人员曾低着头靠近李强放置剃须刀地点,但视频只有背影。凭借平时练就的本领,张志才确定是服刑人员何传,何传最终承认是其藏匿了剃须刀。 同样来自汉津监狱的民警方爱民在劳动现场巡查时,听到一句怒骂,但未见到当事人。凭着对声音的回忆分析,他锁定是服刑人员张青。被发现的张青最终承认:对同组李江不满,想用剪刀报复伤害。经说服教育,张青放弃了伤人念头。 “‘三辩一识’运用心理学、痕迹学、行为学等科学知识认识服刑人员,其基础在‘三辨’,重点在‘一识’,关键看‘识’能否突破。”沙洋监狱管理局局长刘江华认为,“三辩一识”作为提高控管矫正水平的一种手段,要求民警具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舆情信息收集防范能力、狱内案件侦查能力等,实现对服刑人员的科学改造。 (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