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沙洋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5245万元,同比增长1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110万元,同比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国税部门完成6954万元,同比增长36.3%;地税部门完成33972万元,同比增长9.2%;财政部门完成17184万元,同比增长3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为68.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一、沙洋县财政收入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幅趋缓。 从近五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来看,地方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28414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75245万元,年均增长21.5%,增幅从2010年的22.82%回落到2014年的18.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1926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58110万元,年均增长24.7%,增幅从2010年的38.21%回落到2014年的18%。非税收入从2010年的6401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8190万元,年均增长23.2%,增幅从2010年的6.67%增长到2014年的31.69%。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66.8%增长到2011年最高峰的74.2%,回落到2014年的68.7%。从近几年财政收入质量来看,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起伏不稳,并还有待提高。 (二)财政收入总量偏小。 沙洋县是传统农业县,对财政收入贡献度不高的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工业基础薄弱。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沙洋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9个二类县市区中列23位,在全市统计的8个县市区中,沙洋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列第4位,仅为钟祥的38%,京山的49%,东宝的80%。近几年县域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小规模工商企业提供,财政收入的增长仍然缺乏主导性的支柱产业作支撑。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偏少。2010年沙洋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6户,2014年沙洋县规模企业178户,仅仅净增12户。 2、缺乏骨干支撑税源。沙洋县税源主要集中在建材、纺织等几个行业,缺乏全国、全省占主导地位的知名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数量少,稳定支柱型税源不多。2014年,纳入沙洋县重点监控的企业纳税超过3000万元1户,纳税超过2000万元的1户,纳税1000 -2000万元的6户,纳税500 -1000万元的2户,纳税100 -500万元的53户。虽然纳税100万以上的重点企业数量虽然保持增长态势,实现了逐年上升,但是规模不大,上升速度缓慢。重点企业提供税收所占比重较轻,2014年仅占全年税收43%。 3、重大在建项目还未达产见效。新开工企业税收效益不明显,建设和投产速度大多未达预期,短期内难以对税收收入的高幅增长产生强有力的支撑,税收增长后劲严重不足。 (三)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 1、地方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较低。近五年沙洋县地方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平均在70.5%左右,与湖北省县市区平均水平74%相比差了3.5个百分点。 2、税源结构不合理。近几年,沙洋县地方税收收入增长较快,从2010年的12859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9920万元,年均增长25.4%,但机遇性税源产生的税收增势明显,带动总量的增幅,因南水北调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工程,拉动营业税、耕地占用税大幅增长,仅南水北调工程每年税收占全年税收比重就达24%。从税收来源结构上来看,税收收入中机遇性税收占比过大,由重点工程和房地产等机遇性、周期性因素较强的工程和行业提供的税收占比达到了60%以上,一旦这些偶然性、周期性因素消失,财政收入将出现大幅下滑,进而更深一步影响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 3、非税收入增长幅度大,财政收入可支配性较差。由于财政收入总量不大,沙洋县在逐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之后,沙洋县非税收入呈不断增长之势。2010年沙洋县非税收入完成6001万元,2014年完成18190万元,非税收入在公共财政预算收人中占比达到31.3%。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由于非税收入比重过大,财政调控和可支配余地很小,尤其是因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大都有专项或者固定用途,地方可用财力增长受到很大限制,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大打折扣。 二、财政收入后劲不足主要原因 (一)区位优势不明显。 与周边县市区相比, 沙洋县交通运输不便,远离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枢纽;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工业化、产业化集成度较低;矿产资源匮乏;缺少人才储备。在吸引投资方面,无论是从投资环境,还是投资成本上考虑,都处于劣势,沙洋县短期内谋求工业经济突破性超常规发展并不现实,与之相关的财政收入也很难实现突破性的增长。 (二)机遇性税源大幅减少。 近几年,沙洋县财政收入对机遇性税源依赖性较重,机遇性税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年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幅及增加额。如南水北调、荆新线一级公路建设等工程,拉动营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快速增长,但随着各项工程的竣工,纳税对象将不复存在,如果没有大的新增机遇性项目跟进,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2013年将基本峻工后每年将短收8500万元,今后财政收入的增量在很大程度上要对这一块的基数缺口进行弥补。 (三)政策性减收因素使税源规模进一步缩小。 1、“营改增”政策带来的结构性减税。从2011年试点开始,以交通运输业为主的“1+6”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纳税对象税负普遍降低,征管主体也发生变更,减收的不仅是营业税单一税种,在开票时一起综合征收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也一并流失。预计今年“营改增”的最后三个行业建安房地产、金融保险、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方案将推出,其中,建安房地产的增值税税率暂定为11%,金融保险、生活服务业为6%。 2、第三产业中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税收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不断扩大,预期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呈下降趋势。 3、房地产政策影响。房地产行业虽然对沙洋县税收起到了正面拉动作用,但主要是由于存量商品房销售增长带来的税收增长,实质上是对开发商历欠税收的补征,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调控力度增强,沙洋县新开工楼盘面积持续下降,直接抑制了水泥、商品混凝土、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而抑制了沙洋县经济和税收的增长。 4、政策性退税。沙洋县是监狱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有8家企业,国家为扶持监狱企业发展,长期对监狱企业实行政策性退税,每年退库税款近1000多万元。 5、个税起征点提高。沙洋县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的零星税种在税收中占了一定的比重,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使个体免税户数增加,应纳税收进一步减少。 6、新《环保法》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保法》将对沙洋县化工、建材为主企业和高能耗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运营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将直接影响税收贡献。 综合分析上述因素, 2015年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沙洋县财政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将变得更加困难。 三、促进沙洋县财政收入增长的措施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扶持现有企业。 1、要紧紧抓住重大战略调整的机遇,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有科技含量、有发展前景的高附加值企业。在招商引资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还要把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纳入到重要的年度考核指标。 2、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用足用活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现有企业走外延扩张、内涵提升、转型升级、规模发展道路,帮助企业通过内部挖潜、对外合作、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扩张规模,增强实力。 (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大财源培植力度。 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沙洋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等措施,积极围绕工业园区做好服务工作。坚持 “以工强县”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打造现代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产业倍增”,促进工业型经济提质增效,推动服务型经济提速升级。 (三)加快城镇建设,着力推进城镇化。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拉动经济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小康建设进程的战略支点和有效载体。以县城建设为中心,协调发展乡镇建设,实现城、镇、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既要加强城市“硬环境”建设,又要着力在“软环境”建设上狠下功夫。 (四)扎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1、要深化综合治税机制建设,建立部门相互协作的税源征管联动机制,落实协税护税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镇、各部门协税护税的积极性。 2、按照税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加强对重点投资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跟踪管理,堵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漏洞;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试行驻点征收、包片征管的方式,建立考核机制。 3、在抓好主体税收和重点纳税大户的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收入征管原则,加强对零散税收和地方小税的征管,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2014沙洋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5245万元,同比增长1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110万元,同比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国税部门完成6954万元,同比增长36.3%;地税部门完成33972万元,同比增长9.2%;财政部门完成17184万元,同比增长3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为68.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一、沙洋县财政收入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幅趋缓。 从近五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来看,地方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28414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75245万元,年均增长21.5%,增幅从2010年的22.82%回落到2014年的18.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1926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58110万元,年均增长24.7%,增幅从2010年的38.21%回落到2014年的18%。非税收入从2010年的6401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8190万元,年均增长23.2%,增幅从2010年的6.67%增长到2014年的31.69%。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66.8%增长到2011年最高峰的74.2%,回落到2014年的68.7%。从近几年财政收入质量来看,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起伏不稳,并还有待提高。 (二)财政收入总量偏小。 沙洋县是传统农业县,对财政收入贡献度不高的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工业基础薄弱。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沙洋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9个二类县市区中列23位,在全市统计的8个县市区中,沙洋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列第4位,仅为钟祥的38%,京山的49%,东宝的80%。近几年县域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小规模工商企业提供,财政收入的增长仍然缺乏主导性的支柱产业作支撑。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偏少。2010年沙洋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6户,2014年沙洋县规模企业178户,仅仅净增12户。 2、缺乏骨干支撑税源。沙洋县税源主要集中在建材、纺织等几个行业,缺乏全国、全省占主导地位的知名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数量少,稳定支柱型税源不多。2014年,纳入沙洋县重点监控的企业纳税超过3000万元1户,纳税超过2000万元的1户,纳税1000 -2000万元的6户,纳税500 -1000万元的2户,纳税100 -500万元的53户。虽然纳税100万以上的重点企业数量虽然保持增长态势,实现了逐年上升,但是规模不大,上升速度缓慢。重点企业提供税收所占比重较轻,2014年仅占全年税收43%。 3、重大在建项目还未达产见效。新开工企业税收效益不明显,建设和投产速度大多未达预期,短期内难以对税收收入的高幅增长产生强有力的支撑,税收增长后劲严重不足。 (三)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 1、地方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较低。近五年沙洋县地方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平均在70.5%左右,与湖北省县市区平均水平74%相比差了3.5个百分点。 2、税源结构不合理。近几年,沙洋县地方税收收入增长较快,从2010年的12859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9920万元,年均增长25.4%,但机遇性税源产生的税收增势明显,带动总量的增幅,因南水北调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工程,拉动营业税、耕地占用税大幅增长,仅南水北调工程每年税收占全年税收比重就达24%。从税收来源结构上来看,税收收入中机遇性税收占比过大,由重点工程和房地产等机遇性、周期性因素较强的工程和行业提供的税收占比达到了60%以上,一旦这些偶然性、周期性因素消失,财政收入将出现大幅下滑,进而更深一步影响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 3、非税收入增长幅度大,财政收入可支配性较差。由于财政收入总量不大,沙洋县在逐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之后,沙洋县非税收入呈不断增长之势。2010年沙洋县非税收入完成6001万元,2014年完成18190万元,非税收入在公共财政预算收人中占比达到31.3%。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由于非税收入比重过大,财政调控和可支配余地很小,尤其是因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大都有专项或者固定用途,地方可用财力增长受到很大限制,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大打折扣。 二、财政收入后劲不足主要原因 (一)区位优势不明显。 与周边县市区相比, 沙洋县交通运输不便,远离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枢纽;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工业化、产业化集成度较低;矿产资源匮乏;缺少人才储备。在吸引投资方面,无论是从投资环境,还是投资成本上考虑,都处于劣势,沙洋县短期内谋求工业经济突破性超常规发展并不现实,与之相关的财政收入也很难实现突破性的增长。 (二)机遇性税源大幅减少。 近几年,沙洋县财政收入对机遇性税源依赖性较重,机遇性税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年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幅及增加额。如南水北调、荆新线一级公路建设等工程,拉动营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快速增长,但随着各项工程的竣工,纳税对象将不复存在,如果没有大的新增机遇性项目跟进,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2013年将基本峻工后每年将短收8500万元,今后财政收入的增量在很大程度上要对这一块的基数缺口进行弥补。 (三)政策性减收因素使税源规模进一步缩小。 1、“营改增”政策带来的结构性减税。从2011年试点开始,以交通运输业为主的“1+6”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纳税对象税负普遍降低,征管主体也发生变更,减收的不仅是营业税单一税种,在开票时一起综合征收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也一并流失。预计今年“营改增”的最后三个行业建安房地产、金融保险、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方案将推出,其中,建安房地产的增值税税率暂定为11%,金融保险、生活服务业为6%。 2、第三产业中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税收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不断扩大,预期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呈下降趋势。 3、房地产政策影响。房地产行业虽然对沙洋县税收起到了正面拉动作用,但主要是由于存量商品房销售增长带来的税收增长,实质上是对开发商历欠税收的补征,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调控力度增强,沙洋县新开工楼盘面积持续下降,直接抑制了水泥、商品混凝土、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而抑制了沙洋县经济和税收的增长。 4、政策性退税。沙洋县是监狱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有8家企业,国家为扶持监狱企业发展,长期对监狱企业实行政策性退税,每年退库税款近1000多万元。 5、个税起征点提高。沙洋县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的零星税种在税收中占了一定的比重,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使个体免税户数增加,应纳税收进一步减少。 6、新《环保法》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保法》将对沙洋县化工、建材为主企业和高能耗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运营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将直接影响税收贡献。 综合分析上述因素, 2015年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沙洋县财政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将变得更加困难。 三、促进沙洋县财政收入增长的措施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扶持现有企业。 1、要紧紧抓住重大战略调整的机遇,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有科技含量、有发展前景的高附加值企业。在招商引资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还要把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纳入到重要的年度考核指标。 2、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用足用活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现有企业走外延扩张、内涵提升、转型升级、规模发展道路,帮助企业通过内部挖潜、对外合作、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扩张规模,增强实力。 (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大财源培植力度。 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沙洋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等措施,积极围绕工业园区做好服务工作。坚持 “以工强县”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打造现代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产业倍增”,促进工业型经济提质增效,推动服务型经济提速升级。 (三)加快城镇建设,着力推进城镇化。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拉动经济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小康建设进程的战略支点和有效载体。以县城建设为中心,协调发展乡镇建设,实现城、镇、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既要加强城市“硬环境”建设,又要着力在“软环境”建设上狠下功夫。 (四)扎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1、要深化综合治税机制建设,建立部门相互协作的税源征管联动机制,落实协税护税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镇、各部门协税护税的积极性。 2、按照税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加强对重点投资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跟踪管理,堵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漏洞;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试行驻点征收、包片征管的方式,建立考核机制。 3、在抓好主体税收和重点纳税大户的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收入征管原则,加强对零散税收和地方小税的征管,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2014沙洋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5245万元,同比增长1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110万元,同比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国税部门完成6954万元,同比增长36.3%;地税部门完成33972万元,同比增长9.2%;财政部门完成17184万元,同比增长3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为68.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一、沙洋县财政收入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幅趋缓。 从近五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来看,地方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28414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75245万元,年均增长21.5%,增幅从2010年的22.82%回落到2014年的18.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1926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58110万元,年均增长24.7%,增幅从2010年的38.21%回落到2014年的18%。非税收入从2010年的6401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8190万元,年均增长23.2%,增幅从2010年的6.67%增长到2014年的31.69%。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66.8%增长到2011年最高峰的74.2%,回落到2014年的68.7%。从近几年财政收入质量来看,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起伏不稳,并还有待提高。 (二)财政收入总量偏小。 沙洋县是传统农业县,对财政收入贡献度不高的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工业基础薄弱。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沙洋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9个二类县市区中列23位,在全市统计的8个县市区中,沙洋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列第4位,仅为钟祥的38%,京山的49%,东宝的80%。近几年县域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小规模工商企业提供,财政收入的增长仍然缺乏主导性的支柱产业作支撑。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偏少。2010年沙洋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6户,2014年沙洋县规模企业178户,仅仅净增12户。 2、缺乏骨干支撑税源。沙洋县税源主要集中在建材、纺织等几个行业,缺乏全国、全省占主导地位的知名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数量少,稳定支柱型税源不多。2014年,纳入沙洋县重点监控的企业纳税超过3000万元1户,纳税超过2000万元的1户,纳税1000 -2000万元的6户,纳税500 -1000万元的2户,纳税100 -500万元的53户。虽然纳税100万以上的重点企业数量虽然保持增长态势,实现了逐年上升,但是规模不大,上升速度缓慢。重点企业提供税收所占比重较轻,2014年仅占全年税收43%。 3、重大在建项目还未达产见效。新开工企业税收效益不明显,建设和投产速度大多未达预期,短期内难以对税收收入的高幅增长产生强有力的支撑,税收增长后劲严重不足。 (三)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 1、地方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较低。近五年沙洋县地方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平均在70.5%左右,与湖北省县市区平均水平74%相比差了3.5个百分点。 2、税源结构不合理。近几年,沙洋县地方税收收入增长较快,从2010年的12859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9920万元,年均增长25.4%,但机遇性税源产生的税收增势明显,带动总量的增幅,因南水北调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工程,拉动营业税、耕地占用税大幅增长,仅南水北调工程每年税收占全年税收比重就达24%。从税收来源结构上来看,税收收入中机遇性税收占比过大,由重点工程和房地产等机遇性、周期性因素较强的工程和行业提供的税收占比达到了60%以上,一旦这些偶然性、周期性因素消失,财政收入将出现大幅下滑,进而更深一步影响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 3、非税收入增长幅度大,财政收入可支配性较差。由于财政收入总量不大,沙洋县在逐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之后,沙洋县非税收入呈不断增长之势。2010年沙洋县非税收入完成6001万元,2014年完成18190万元,非税收入在公共财政预算收人中占比达到31.3%。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由于非税收入比重过大,财政调控和可支配余地很小,尤其是因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大都有专项或者固定用途,地方可用财力增长受到很大限制,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大打折扣。 二、财政收入后劲不足主要原因 (一)区位优势不明显。 与周边县市区相比, 沙洋县交通运输不便,远离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枢纽;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工业化、产业化集成度较低;矿产资源匮乏;缺少人才储备。在吸引投资方面,无论是从投资环境,还是投资成本上考虑,都处于劣势,沙洋县短期内谋求工业经济突破性超常规发展并不现实,与之相关的财政收入也很难实现突破性的增长。 (二)机遇性税源大幅减少。 近几年,沙洋县财政收入对机遇性税源依赖性较重,机遇性税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年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幅及增加额。如南水北调、荆新线一级公路建设等工程,拉动营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快速增长,但随着各项工程的竣工,纳税对象将不复存在,如果没有大的新增机遇性项目跟进,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2013年将基本峻工后每年将短收8500万元,今后财政收入的增量在很大程度上要对这一块的基数缺口进行弥补。 (三)政策性减收因素使税源规模进一步缩小。 1、“营改增”政策带来的结构性减税。从2011年试点开始,以交通运输业为主的“1+6”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纳税对象税负普遍降低,征管主体也发生变更,减收的不仅是营业税单一税种,在开票时一起综合征收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也一并流失。预计今年“营改增”的最后三个行业建安房地产、金融保险、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方案将推出,其中,建安房地产的增值税税率暂定为11%,金融保险、生活服务业为6%。 2、第三产业中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税收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不断扩大,预期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呈下降趋势。 3、房地产政策影响。房地产行业虽然对沙洋县税收起到了正面拉动作用,但主要是由于存量商品房销售增长带来的税收增长,实质上是对开发商历欠税收的补征,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调控力度增强,沙洋县新开工楼盘面积持续下降,直接抑制了水泥、商品混凝土、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而抑制了沙洋县经济和税收的增长。 4、政策性退税。沙洋县是监狱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有8家企业,国家为扶持监狱企业发展,长期对监狱企业实行政策性退税,每年退库税款近1000多万元。 5、个税起征点提高。沙洋县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的零星税种在税收中占了一定的比重,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使个体免税户数增加,应纳税收进一步减少。 6、新《环保法》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保法》将对沙洋县化工、建材为主企业和高能耗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运营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将直接影响税收贡献。 综合分析上述因素, 2015年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沙洋县财政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将变得更加困难。 三、促进沙洋县财政收入增长的措施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扶持现有企业。 1、要紧紧抓住重大战略调整的机遇,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有科技含量、有发展前景的高附加值企业。在招商引资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还要把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纳入到重要的年度考核指标。 2、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用足用活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现有企业走外延扩张、内涵提升、转型升级、规模发展道路,帮助企业通过内部挖潜、对外合作、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扩张规模,增强实力。 (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大财源培植力度。 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沙洋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等措施,积极围绕工业园区做好服务工作。坚持 “以工强县”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打造现代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产业倍增”,促进工业型经济提质增效,推动服务型经济提速升级。 (三)加快城镇建设,着力推进城镇化。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拉动经济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小康建设进程的战略支点和有效载体。以县城建设为中心,协调发展乡镇建设,实现城、镇、村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既要加强城市“硬环境”建设,又要着力在“软环境”建设上狠下功夫。 (四)扎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1、要深化综合治税机制建设,建立部门相互协作的税源征管联动机制,落实协税护税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镇、各部门协税护税的积极性。 2、按照税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加强对重点投资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跟踪管理,堵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漏洞;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试行驻点征收、包片征管的方式,建立考核机制。 3、在抓好主体税收和重点纳税大户的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收入征管原则,加强对零散税收和地方小税的征管,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来源:沙洋县财政局 杨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