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香樟成荫,湖光鳞碧,环境优美,一阵微风掠过,群鸡翩翩起舞……”若不是林中几间鸡舍的提醒,仿佛置身仙境。
“今年喂了万把只江汉鸡和两千只黑羽鸡,现在正是产蛋高峰期,每天可产1万多枚蛋咧。”
高高的个子,坳黑的肤色,炯炯的眼神,健谈的性格,初见鸡场老板李峰,给人以精明能干的感觉。
“江汉鸡产的白壳蛋八块五一斤,黑羽鸡产的绿壳蛋十块一斤,俏得很,每天都是商贩上门收购”。
“这些鸡蛋每斤要比普通鸡蛋贵三块多钱”随行的毛李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鲁定发介绍道。毛李镇处于平原向丘陵过渡带,林地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近年来,该镇抓住“灵秀毛李·梦里水乡”建设机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等生态畜牧业,成为活跃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如雨后春笋般矗立的一排排隐约可见的鸡舍,一座座坐落有致的“小洋楼”,见证着林下养鸡带来的利好。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2000只以上的林下养鸡户20余家,户平收入近6万元。
“几年前,听人家说养牛赚钱,于是就带着在外打工的积蓄回来养了20来头牛,但由于不懂技术,不仅死了1头,而且牛长势又不好,再加上销售信息的闭塞,到年底一算账,辛辛苦苦不说,还倒亏了万把块钱”。
“后来,在县里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了解到林下生态养鸡的信息”。
“说干就干,到邻县养鸡基地考察之后,就在自家承包的10余亩林地周边围了一圈塑料网,林中搭了一间简易的鸡棚,买了几只喂水碗……”。说起当时的创业历程,李峰略显寒酸。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惨痛教训,刚开始只养了3000只鸡,总投入还不到1万块钱”。
“搞养殖,不懂技术肯定是不行的”。“这几年,我到处求经请教,从鸡舍温度控制到疫病防控、市场营销好多东西都需要学”。
“千万别小看这养鸡,里面的学问大的很”。“比如,小鸡育雏时,白昼温度和夜间都不一样,要及时调节,温度高了鸡只受不了,温度低了鸡易感冒生病”。
“育雏时如果球虫病没有预防好,鸡肯定是长不好的”。
说起养鸡,李峰头头是道,俨然一个土专家。
难怪,每只鸡的羽毛油光发亮,个个精神十足,行动敏捷。
“我家的鸡绝不添加饲料添加剂,只喂食玉米、稻谷等粗粮,市场售价已达20元/斤”。
“林地空间大,空气好,光照适度,鸡在林地捕食野草和昆虫,活动量又大,几乎近似纯天然放养,鸡肉自然鲜美可口,鸡蛋也十分营养”。李峰一脸得意。
说话间,李峰已从鸡窝中拾出几枚鸡蛋,将鸡蛋打在碗中,蛋黄色深而大,蛋清浓稠,用筷子轻轻撩起,弹性十足。
“由于蛋质好,每年春上孵化场的老板们都会主动找我买种蛋,1块5一个,根本不愁销。我把种蛋卖给他们搞孵化,他们再将鸡苗售给我,他们对鸡蛋品质放心,我也对鸡苗质量放心,互惠互利”。
“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好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还要靠好的宣传才能卖出去”。
记得,刚开始养鸡的那年夏天,鸡儿们很争气,一天产二、三千枚蛋,但由于销路不畅,放在家里十天半个月没人问津。
几年的打拼中,李峰先后印制了个人明片、产品宣传册、产品包装盒,还注册了商标,甚至还经常出钱到电视台打广告。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李峰还牵头办起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过好日子。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8户,养殖土鸡6万余只,年收入达到百万元。
“今后,我们还打算注册电子信息平台,着力发展电商经济,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开展标准化养殖,建设风干鸡加工厂和生态禽蛋产品加工基地……”对于未来,李峰充满信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习惯也在由吃饱向吃好转变,传统散养土鸡、土鸡蛋倍受亲昧,发展生态土鸡养殖不仅仅是顺应市场的需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沙洋县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丽君如是说。
近年来,沙洋县先后采取办培训班、开现场会、实施专家技术包联等综合措施,支持林下养鸡业发展,生态养鸡模式已具雏型。沙洋县已有规模养殖户50余家,年存笼量约30万只,可创产值约2000余万元。同时,鸡粪就地消纳还林,成为种植树木的天然肥料,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可谓是真正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
欢迎光临 沙洋信息网 (https://hao0724.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